Day Vision

Reading Everyday,Extending Vision

和孩子的代沟

2023-02-28 04:24:58


而我们和孩子们虽然同生活在城市,但有什么共同点呢,他们并不知道好生活是需要奋斗的,你们眼中的好生活已经是现成的了,为什么还需要奋斗,他们身边充斥着的焦虑是我们小时候的生活环境中没有的,更迷惑了他们什么是幸福生活。


最近总在朋友间聊起孩子们想法和做法,他们的世界,都觉得他们的所思所想越来越清晰,也和我们越来越不同,他们学习上的动力缺乏,他们的易于满足,我们和他们之间越来越不能互相理解,只能说我们和孩子们之间的代沟也已经来了。

代沟我一直是非常理解的,我之前理解的代沟还停留在我们和父母之间的差异。这个差异是非常明显的,我的父母一直生活在农村,尽管爸爸是老师,也是一直在乡镇小学教书,生活环境从来没有离开过那个地方。他们那一辈人的经历是我们只能从历史书上了解的,自然灾害,上山乡下,他们都经历了,经历了那个物质极度匮乏,为了养活自己和家人,必须洒尽汗水的年代,在到了快要退休的年龄,才开始手里有点余钱,过上点幸福的日子,不过总是保持着极其节省的生活原则,无法改变,于是还时常被我们"嘲笑"。而我们自己,正好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,虽然童年时期也是生活在贫穷的农村,但大学毕业,随着时代浪潮来到了大城市里,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慢慢也就不再为了温饱问题而愁苦,人生的主要时代是生活在城市里。虽然拼搏依然,依然为了更好的生活努力加班,努力奋斗,就犹如父辈们在田间地头奋斗一样,但是因为环境完全不同,父辈们不理解我们的职业,不理解城市的世界,不理解我们网络世界,不理解智能手机,看不懂我们城市里的生活方式。就如我们也无法理解他们那个时代的体力奋斗,他们现在还节衣缩食,代沟无外乎这些,不过好歹有共同点,那就是都能理解好生活是需要努力去奋斗的。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而我们和我们孩子之间的代沟,就要复杂的多,他们从小生活在城市里,不知道农村,不知道贫穷为何物,不知道体力奋斗,他们从小走遍天下,到处旅行,他们从不缺什么,通常想要什么的都能有,吃苦耐劳从没出现在他们的脑海里,他们是互联网原住民,获取知识的方式,认识世界的方式,和我们已然不一样。最重要的是他们还不得不接受了父母们无处不在的心理焦虑,父母们经过奋斗来到大城市,赶上了好时候,辛辛苦苦努力工作,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,但他们缺乏安全感,快速的社会发展让他们上紧了发条,卯足了劲,因此唯恐掉队,唯恐被时代抛弃,因此焦虑总是伴随这他们,而这些焦虑都无一例外的传给了孩子们,所以孩子们虽然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,但并不自由,并不快乐。我们小时候父母也担心未来的生活,也愁苦,但是他们并不那么寄希望于孩子们,因此焦虑愁苦反而传递的少。

我们总是会希望给孩子能自觉,能好好学习,能有学习的动力,能有一技之长,总是说他们不懂得珍惜如此幸福的生活环境。觉得我们小时候哪需要父母这么费劲关注上学。其实他们的生活环境和我们完全没有可比性,就好比地球和火星,除了同属太阳系,没有任何的相似之处。我们和父辈们好歹都生活在农村过,都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年代,都知道好生活需要奋斗的。而我们和孩子们虽然同生活在城市,但有什么共同点呢,他们并不知道好生活是需要奋斗的,你们眼中的好生活已经是现成的了,为什么还需要奋斗,他们身边充斥着的焦虑是我们小时候的生活环境中没有的,更迷惑了他们什么是幸福生活。他们很困惑,这个时代的社会环境给了他们很多的困惑,看不到清晰明确的人生线,这些困惑是我们无法理解的,我们的生活经历无法理解的。这就是代沟形成的原因,不同的成长环境,造就了两代人最终是无法互相理解的,这是时代赋予一代又一代人的属性,是个人无法改变的。

我们这一代人70后,80后,大多已经解决了温饱,进入了物质富足的生活,但我们大多数人还没有解决精神生活的富足问题,于是物质生活无止境,而且社会变化这么快,身外之物保住不容易,于是总是会焦虑,担忧,如果我们能够解决这些问题,在后半辈子的人生中能够安于当下,享受当下,精神富足,便能够给下一代做一个良好的榜样,让他们也选择做一个精神生活富足者,从而去过体验式人生,如若不然,那么代沟便会更加不可调和,你的物质追求和精神匮乏,他的物质态度和精神世界,没有共同点,在人生层面上就不能达成共识。我们要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,他们的问题也需要他们自己解决。

随着孩子慢慢的长大,我尝试开始理解孩子们的经历和我们的不同,也开始谅解他们对我们想法的不接受,我们要正视这种不同,尝试去理解,你的想法你的世界观是基于你的经历你的人生而来的,而他的和你的不同。小的时候他还没有形成自己的,虽然他没法理解你的,但也会似懂非懂的听你的,不会反驳你。而随着他渐渐长大,他开始形成自己的世界观时,这个差异是必然会出现的。孩子们虽然还很稚嫩,不成熟,但是他们已经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看法,基于他自己对生活对环境对社会的理解。如果一味的要求孩子按照你的想法去做,那那就要让他放下他自己,那也不是你所希望的,人生之路最终是要他自己走的。最近在和孩子的沟通中,我日渐觉得孩子慢慢有了自己的世界,这其实是值得高兴的事,我们要尝试去理解他的,然后建立沟通渠道,而不要奢望孩子能够理解我们的,因为我们经历过的人生他并没有看到过,而我们是看着他们长大的,这或许就是需要父母有更大的空间的原因吧。